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麻类纺织产品开发的重点
  • 麻类纺织产品开发的重点
  • 江西苎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麻类纺织产品开发的重点
  • 壮龄苎麻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
  • 新植苎麻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
  • 对我国加入WTO后麻类科技发
  • 苎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江西苎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发挥资源优势,大兴苎麻产业
  • “中国草”的向往——咸宁苎麻产业透视


      “含金量”越来越高

      3日,咸安区双溪桥镇杨堡村徐前派家的4亩苎麻地里,麻蔸还没出苗。“只要一蹿苗,它就会疯长,一年至少收三季。”“我们镇农民祖祖辈辈、家家户户种苎麻。”他说。

      苎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特色作物,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国际上称“中国草”,苎麻纤维及其制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龙头产品之一。咸宁市特产局局长张文焕认为:“从今年1月起,国际市场按世贸组织条款,取消对我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这将为苎麻业开辟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据了解,至去年底,原麻价格已由2002年的5000元/吨左右上涨到9000元/吨,纯麻纱由2002年的2.5万元/吨上涨到3.5万元/吨左右。“苎麻业将成为朝阳产业。”咸宁精华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孝职说,这一判断基于三点:绿色消费浪潮使麻纺织品重新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我国苎麻原料资源在全球依然保持垄断地位;支持我国苎麻产业升级换代的技术储备已相当丰富。

      苎麻“含金量”升高,让咸宁人的眼睛为之一亮。

      咸宁每年原麻消耗量3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6;纯麻、麻棉混纺、麻化纤混纺纱线年产量2.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去年,该市苎麻种植业创产值2亿多元,农民人均净得224元;麻纺企业为咸宁贡献了3.5亿元工业增加值。

      魅力尚未完全释放

      “仅仅6%左右的苎麻纺织全行业利润率,使‘中国草’的魅力难以完全释放。”这是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去年摸底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咸宁市去年完成苎麻工业产值10亿元左右,利税仅6000多万元,说明该市苎麻产业同全国一样,总体上处于快发展、低效益的初中期阶段。”咸宁市委书记李明波在调研后如是说。

      苎麻业为何摆脱不了微利局面?业内专家分析认为:

      苎麻品种质量差,田间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苎麻产区多为低山丘陵地区,土壤条件较差,且零星分散种植;目前农民习惯种植的品种“细叶绿”产量低,纤维细度低,只能纺低支纱,难以卖出好价。

      剥麻设备简陋,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苎麻种植规模上不去。剥麻是苎麻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时间要求紧、技术要求高,但普遍使用的简易手工刮麻器,原始落后,只能满足每户小面积种植的要求。苎麻不能及时收割剥制,还会严重影响纤维品质和下季苎麻产量。

      苎麻纺织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导致产品类型单一,档次不高。且由于技术储备未转化为生产力,虽然全球九成以上苎麻及纺织品均来自我国,但我国出口的大多是麻纱和坯布,属半成品,附加值低。苎麻面料、服装服饰用布、保健织物等最终消费品生产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双溪桥镇,几位农民告诉记者:“一个熟练的壮劳力,每天剥麻10-12小时,也只能剥原麻10公斤左右。”“种苎麻成本低,易栽种,眼下每亩收入1000多元稳稳的,比种粮划算,但剥麻、打麻太费时费力,收获季节忙不过来,请工又不划算,很可惜。”

      “苎麻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都大有潜力可挖。”张文焕说,比如生产环节,引进“湘苎2号”、“湘苎3号”、“华苎4号”等优良品种,每公斤苎麻可增收近2元;剥制环节,如果开发出先进的打麻机,实行机械化操作,苎麻可望连片大规模种植,产量质量都将激升;而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能优化、拉长产业链,提高工贸环节的附加值。”

      着力培育“富民草”

      为了培植苎麻这一特色产业,咸宁市近年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向麻农提供补贴。嘉鱼县每年拿出50多万元作为种苗补贴,赤壁市每年拿出100万元鼓励农民种麻。一些部门办起了示范基地。一些企业按产业化的要求,与农民签下种植订单。
      该市还对苎麻加工龙头企业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如市麻纺厂通过民营化改革,重组为天华麻业股份公司,产能从不足1亿元升至2亿元;“精华”改制后,纱锭总数由3万锭增至6万锭。

      咸宁市农机研究所资金有限,仍一直在研究打麻机,还出了两台样机。

      然而,制约苎麻产业、影响整体利润的几大瓶颈仍未有实质性突破。在苎麻产业的“利益链”上,农民得小头,加工企业得中头,利润最为丰厚的“大头”则是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
      省农业厅棉麻专家周明炎认为,我省苎麻面积、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但因为没有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影响了品种优良率和科技种植水平的提高;由于国家对苎麻科研的投入不够,剥麻机研制和纺织后整工序的研发还没有大的进展。

      他说:“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体制上。目前科研与生产是‘两张皮’,种植与加工也是‘两张皮’。”

      他举例说,长期以来,苎麻种植归口农业部门,而苎麻加工归口工业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两个部门在沟通、协调、合作上不尽如人意,种植与加工之间难以完全对接,导致供应链缺失。其后果至少有三:一是农民对下一年的苎麻销售情况不甚了解,不敢放胆扩大规模;二是单靠农业部门,政策、投入上的扶持力度有限;三是加工企业对苎麻产量心中无数,常常在竞争中失去先机。

      据了解,省有关领导对咸宁及全省的苎麻产业高度关注,要求省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措施,为苎麻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

      我们期待着“中国草”会变成真正的“富民草”。


  • 【作者】null
  • 【时间】2006年08月11日
  • 【信息来源】null
  • 【编辑】null
  • 【点击】
  •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