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麻类纺织产品开发的重点
  • 麻类纺织产品开发的重点
  • 江西苎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麻类纺织产品开发的重点
  • 壮龄苎麻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
  • 新植苎麻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
  • 对我国加入WTO后麻类科技发
  • 苎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江西苎麻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发挥资源优势,大兴苎麻产业
  • 《抗菌针织品标准》(FZ/T73023-2006)解读



      【内容】抗菌产品必须有抑制真菌生长、活动、繁殖的功能。按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链珠菌的功能,分为A级、AA级和AAA级。其中,A级产品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功能要达99%以上。

      【解读】据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委员孙峰介绍,这个标准是国内首个抗菌纺织品方面的行业标准。目前功能性针织品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大类品种之一是抗菌针织品,但由于缺乏产品标准,以及试验方法不统一,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分,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单位,历时两年,在参考美国、日本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国内首个抗菌纺织品方面的标准。标准从抗菌材料的安全性审查、抗菌产品的生产、抗菌产品抗菌标志的发放,到市场监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运用市场法制手段,强化质量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生产厂家的合法权益,这是本标准有别于其他标准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等权威机构的专家及知名企业技术人员,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编制和反复论证,近日终于编制完成了国内抗菌纺织品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简称《抗菌针织品》标准),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自8月1日起全面推广实施。该标准的出台,将有效规范目前较为混乱的抗菌纺织品市场,切实保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对于推动抗菌纺织品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抗菌针织品是功能性纺织品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大品种。但是由于缺乏对产品标准、试验方法的统一规定,目前国内抗菌纺织品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抗菌纺织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为了有效规范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生产指导,《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技术先进,符合国情”的原则,在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关键性内容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到我国抗菌材料生产企业、抗菌针织品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市场销售以及消费者这一产品链上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力求使该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我国纺织品标准化发展的方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标准的抗菌测试方法、安全性评价方法、抗菌效果评价指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方法和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该标准根据抗菌针织品的原料、组织结构及用途来考核检测对象。抗菌针织品按纤维原料划分,具体分为棉、毛等天然纤维针织品,粘胶纤维、涤纶、锦纶等化纤针织品以及混纺纤维针织品;按产品结构划分,分为局部含有抗菌材料的针织品和整体由抗菌材料制成的针织品;按照产品用途划分,可分为针织内衣、运动衣、T恤衫、袜子、帽子、文胸、腹带、泳装等针织品及各种针织面料。


      专家称,抗菌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使织物获得新的功能,而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在生产抗菌纺织品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产品的抗菌效果,同时更应关注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标准对抗菌针织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在质量、外观质量、抗菌效果、安全性能四个方面。标准规定,抗菌针织品的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可参照各种针织产品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执行,现行标准中均不包含《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规定的抗菌方面的内容;抗菌效果评价则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方法、水洗次数、测试菌种等条件下的织物抑菌率;而标准中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则包括抗菌针织品溶出物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及所用抗菌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指标。总之,作为抗菌针织品,除了达到正在使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外观与内在质量产品指标之外,还需达到《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抗菌效果指标和安全性指标。对各项指标均合格的抗菌针织品,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将授予“抗菌针织产品”标志使用证和标志吊牌,使用期为两年。


      由于抗菌织物的质量评价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及规律性,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创新和完善,即使是国际上抗菌产业发达的国家,对抗菌织物质量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仍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之中。因此,《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作为我国第一个抗菌纺织品类的行业标准,同样需要一个广泛认知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抗菌针织物标准详情介绍

      新标准主要体现在内在质量、外观质量、抗菌效果、安全性能四个方面。根据抗菌针织品的原料、组织结构及用途规定了抗菌测试方法、安全性评价方法。按纤维原料具体分为棉、毛等天然纤维针织品,粘胶纤维、涤纶、锦纶等化纤针织品以及混纺纤维针织品;按产品结构划分为局部含有抗菌材料的针织品和整体由抗菌材料制成的针织品;按照产品用途划分为针织内衣、运动衣、T恤衫、袜子、帽子、文胸、腹带、泳装等针织品及各种针织面料。

      新标准规定,抗菌产品必须有抑制真菌生长、活动、繁殖的功能,按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链珠菌的功能又分为A级、AA级和AAA级。其中,A级产品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功能要达99%以上,AA级、AAA级要达80%以上,而后两者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链珠菌的功能分别要达到≥70%和≥60%。同时,所有抗菌衣物还要符合国家纺织品生产标准。

      判别抗菌衣物有章可循

      新标准实施后,选择“抗菌”衣物有章可循。

      “抗菌”针织品分别两种:一种是暂时性抗菌,这种衣物主要是在后整理过程中加了抗菌涂层,缺点是经过长期洗涤后,抗菌功能逐渐会消失;另一种是永久性抗菌,是在衣物纤维中织入抗菌材料,由于抗菌材料只能溶解于化纤中,所以这类抗菌衣物以化纤居多,也有部分是化纤与天然纤维混织的。

      如何判断“抗菌”衣物?可以通过观察:产品上是否有权威资质单位出具的抗菌检验报告;包装上是否有对产品安全性、抗菌性材料安全资质的检验报告;产品说明书上是否有级别标注等。今后,抗菌标准会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完善、补充,发达国家的这一行业标准也是在不断调整之中的。

      相关阅读:

      虚假标注毁坏“抗菌功能”声誉

      由于缺乏产品标准,国内抗菌针织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袜子以及男士内裤、女性文胸包装袋或包装条形码
  • 【作者】null
  • 【时间】2006年08月29日
  • 【信息来源】null
  • 【编辑】null
  • 【点击】
  •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