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创新时代
2006年,一个被“创新”定义的时代,给了我们无限创新的目标和飞翔的引擎。自主创新定义下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在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纺织产业中,这些创新无不发生在各个领域。
目前在常规产品的加工业务合作这个通道中,纺织企业赢利的空间已经越来越狭小。许多纺织企业切身感受到:常规品种难以获得应有的利润,而真正具有技术创新含量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纤维纱线和特色纱线产品,已经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世界化纤业已进入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时代,而国内化纤很少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还在争夺常规产品的市场份额,增产不增效,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纺织产业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已形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从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纺织原材料的创新,并推动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改良发展到生物再生合成新纤维的创新;工艺设备在快速更新;生物有机染化料正在取代无机染化料;染整加工的“环境友好”系列技术已经深入人心。
物尽其用
人类较早开发和利用的天然纤维素纤维是纺织产品赖以发展的主导材料,它们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抗霉抑菌、保健和抗紫外线辐射。亚麻被誉为天然纤维素纤维中的“软黄金”,而棉花因其特性已经诱发人们对纯棉制品的喜爱,更成为当前影响纺织生产大局的最重要的原材料因素。
但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可用纤维并没有被我们充分利用。目前世界纺织业的纤维素用量不到2200万吨/年,而全球天然纤维素产量达到1000亿吨/年,大量的天然纤维素资源在生物循环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传统的棉花纤维由于人类过度追求高产量和防病虫害,采用大量的化学、生物基因等技术,给生态的棉花带来诸多高科技污染。同时,由于纺织产业的长足发展,棉花纤维供应的短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产量有6%的下降,而全球消费量将增长4%,仅中国棉花缺口就将近300万。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需趋势将由过剩转为平衡或出现缺口。
根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按“十一五”规划中8.2~10%的年经济增长速度,预计2010年中国纱产量将增加到1800~2000万吨,棉花缺口是长期趋势。即使农民看好棉花种植,但在我国耕地有限,粮食第一位的国情下,棉花面积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
当前被普遍依赖的合成纤维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1年11月,世界原油价格在16美元/桶左右;到了2006年1月,世界原油价格已经逼近66美元/桶;据预测,到2010年,世界原油价格将达到70美元/桶以上,合成纤维业已经受到难以承受的重压。
欧美市场为了遏制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更从技术上设定新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从原料生产到染整工艺提出了很高的用工、生态、加工技术要求。
因此,对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创新应用以及其生产制作过程和产品的生态化、系列化、精细化、功能化,是当代纺织产业研究开发人员要严肃面对的。未来的世界纺织的技术比拼可能就是纤维素材料应用能力的对决。对于企业来说,在创新时代,掌握了材料资源的创新,也就掌握了竞争的话语权,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创新”新方向
纺织品中,亚麻、黄麻、大麻、罗布麻、有机棉等纺织品以其“绿色”的天然本质和独特的功能性、服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亚麻产品能够很好地调节人体与环境的热湿平衡,使得人体始终保持在一个热湿适宜的凉爽状态,尤其当其经过一定的整理工序并提高纱线的纺纱支数后,亚麻织物具有舒适的手感,可以广泛用作内衣服装、衬衣、裤料、袜品、家纺面料等。它不但能够进行纯纺,还能够与各种其它纤维进行混纺、复合纺等不同的纺纱工艺方法和进行纯织、交织,产品的外观风格的跨度极大,是开发高档面料的理想原料。同时,其明显、强大的抑茵性能已经完全被国内外各方所接受。目前已经开始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黄麻纤维是仅次于棉花的世界第二大纤维素纤维,以前只应用于装饰品、包装材料等初级产品,尤其我们非常熟悉的麻袋。目前,美国、印度、孟加拉国等都在加强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但在我国,黄麻种植、加工多年来均呈下降趋势。黄麻作为一种重要的纤维素纤维,曾经受限于黄麻纤维的特性,在服装面料方面一直没有取得突破。仅在家用纺织品里开发出装饰布等对纤维支数要求不高的产品,其市场潜力远未得到有效开发。
针对黄麻纤维的脱胶难、脱色难、可纺性差等进行研究,由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研发成功的摩维纤维,通过对黄麻纤维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式精细化改性,使其具有较好的可纺性能,能够运用于现有纱线生产设备上进行的实际生产。并将精细化的黄麻纤维应用于棉纺设备的干法纺纱加工,进行高档产品的开发,走出了传统的湿法麻短纺的工艺路线和对产品品种和档次上的局限性。 采用黄麻纤维为原料,成本低廉,棉纺干法纺纱加工成本比传统的湿法(棉纺或麻纺)纺纱加工也低很多,且成纱质量和纱线品种档次都优于传统湿法工艺,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是高附加值产品。
另外,相对于传统棉花种植,一种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品种及其产物(如:种子、秸干、饼粕等)的生产体系的有机棉生产也步入人们的视线,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它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组织选育、生产、收获、加工、包装、储藏、运送,并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是符合国际Oeko-Tex Standard 100 标准验收的棉纺织品。这类纺织品在内衣类(尤其是婴幼儿服装)上的应用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除了上述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外,目前正在大量研究开发的天然纤维素纤维还有精细化大麻纤维、罗布麻纤维、菠萝麻纤维、香蕉麻纤维、木棉纤维、竹原纤维等等。
功能开发潜力无穷
在对天然纤维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功能纤维素纤维,主要是指取之不能直接进行纱线制作的天然纤维素材料,经过人工(复合)加工,制作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1997年始伊,国际上掀起了Tencel(采用溶剂法纺丝的纤维素纤维)绿色产品浪潮,几乎对环境无污染。与传统的粘胶纤维相比, Tencel纤维具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