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龙舌兰麻(剑麻)种植技术
  • 苎麻种植技术五十问
  • 麻类多功能用途综述
  •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进展
  • 大麻种植技术
  • 对我国加入WTO后麻类科技发
  • 中国黄麻纺织业的发展前景
  • 壮大苎麻产业 振兴县域经
  • 中国苎麻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
  • 农工科贸一体化是达州市苎麻
  • 中国苎麻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苎麻作为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产品,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是我国在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的优势产品,保护和利用好特色经济作物资源,是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根本基础。我国拥有极其珍贵的、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这是苎麻科研和生产过去、现在及未来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苎麻科技工作者为搜集、整理、鉴定、保存与利用苎麻种质资源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1、苎麻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
    1.1搜集、整理、鉴定、编目和入圃
    1.1. 1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自1959年建所以来,与湘、鄂、川、黔、赣、 粤、桂、滇、陕、豫、闽、浙、皖等省(区)的麻类科技人员密切合作,开展对苎麻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等工作,到1996年止,共搜集、整理出1303份苎麻种质,居世界第一。
    1.1.2 在全国苎麻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苎麻科技工作者对苎麻种质进行了植物学、农艺性状、纤维产量、品质及抗性等全面系统的鉴定,取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于1983-198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苎麻品种资源目录》,在此基础上,经1985-1988年三年的艰苦努力,编著出《中国苎麻品种志》,于199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
    1.1.3 “七五”期间,在国家科委、农业部的资助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试验基地建成占地2.02公顷、四周有混凝土百叶片围墙保护屏障的“国家种质沅江苎麻圃”,采用嫩梢扦插技术,对苎麻种质分批扦插,提供了不带根腐线虫和地下害虫的扦插苗及时入圃1027份苎麻种质,其中国内种质1017份,国外种质10份。该圃于1990年10月通过农业部验收并正式挂牌。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苎麻种质资源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技术先进的种质保存圃。
    1.2 基础研究
    1.2.1 细胞学
    苎麻属不同种的染色体倍性不同,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大叶苎B.longispica、细野麻B.gracilis、赤苎B.silvestrii、悬铃叶苎B.platanifolia、海岛苎B.formosana的染色体倍性较高2n=42或56,长序苎B.bolichostachya等有性生殖种染色体倍性较低,2n=28,白叶苎的染色体数为2n=28,染色体组型为2n=28+2B=2SM+16ST+10T+2B(SM),Giemsa带型2n=28W/C+2B(W/C)为不对称染色体,其短臂均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
    1.2.2 分类
    1.2.2.1 苎麻属植物的分类
    在研究中国苎麻属植物32种11变种的基础上,王文采(1980)提出了苎麻属五个组的亲缘关系(图1),此后,又有学者结合植物学形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提出了新的苎麻属五个组组间亲缘关系(图2)。
    1.2.2.2 栽培种的分类
    我国白叶种苎麻是主要的栽培种,其主要植物学形态类型有78个,叶柄颜色可归纳为24个色型,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品种的叶柄色、雌蕾颜色,结合原产地或相近地区的生育期对我国苎麻栽培种分为红叶柄、绿叶柄;红花、黄白花;早、中、晚熟种等。
    1.3 鉴定与利用
    1.3.1 地方品种的评价利用
    通过对地方品种的鉴定、整理和研究,各主产麻区先后评选出30余个地方良种在生产上推广并成为当家品种。如芦竹青、黄壳早、细叶绿、线麻等品种分别在湘北、鄂南、川东北麻区广泛种植,约占当地苎麻种植面积的80%,还有赣西北麻区的铜皮青、赣中麻区的鲁班蔸等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地区间的引种,如芦竹青、黑皮蔸良种被引到浙江、江苏、四川、广东、江西等11省(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1.3.2 优异种质的发掘与利用
    在对种质进行经济性状鉴定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纤维品质和抗逆性、抗病性的鉴定,发现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以它们为育种亲本材料,苎麻育种工作者相继培育出苎麻新品种20多个,这些新品种都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水平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此外,还鉴定出许多不同类型和具有实用价值的宝贵材料正在提供育种利用,如可生产高质量纤维的高细度(单纤维支数3350支)的种质,以提高出麻率、制成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低含胶量种质,为提高苎麻纤维工业生产性能和降低降低纤维粗硬、刺痒为目标的低木质素含量的种质,兼抗三病(根腐线虫病、花叶病、炭疽病)的青脚麻、青家麻、安仁蔸麻,无融合生殖材料有大叶苎,悬铃木叶苎、赤苎、海岛苎和细野麻。
    2、苎麻种质资源研究的展望
    2.1 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鉴定、编目和入圃。实施苎麻作物种质遗传多样性保护工程;中国是苎麻的原产地,中国也是苎麻种质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最多的国家,野生种遍布黄河以南各地。因此,有必要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区进行考察搜集,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分布区域,结合国家植物保护区进行原生境保护,并建立“国家种质苎麻野生资源圃”。通过异生境和原生境相结合的方法保存好有用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致力于利用研究,不断为苎麻育种和生产的持续提供材料、信息及利用途径。
    2.2 建立苎麻核心种质圃和生物技术种质保存体系。种质保存的难度越来越大,多年生作物种质最常用的保存方法是异地集中保存,也是一种经济适用的保存途径。国家在主要研究单位设立国家种质圃,是科学而重大的举措,对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圃使用时期的增延,病虫害对其侵染的程度会加大,长期生长而造成自身的生理性病害也会增多,还有其它恶劣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外界条件的影响等会导致种质丢失,为此,有必要建立苎麻核心种质圃和生物技术保存体系,确保核心种质的安全保种是种质保存工作的重点。
    2.3 加强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为今后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4 种质创新
    2.4.1 充分利用自然的基因突变进行培育和改造
    2.4.2 通过种间杂交、远缘杂交、组织培养、无性系变异、人工诱变等手段,创造新的变异类型,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表明,苎麻体细胞变异总频率最高可达100%,而且发现若干超亲变异,因此,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对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能的。
    2.4.3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种质创新是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不仅可以在不同科、族间,而且可以打破动植物的界线而进行基因转移,极大地丰富了变异类型,增大了遗传多样性。
    2.4.4 挖掘优异、特异基因,创建新种质,为遗传育种服务。经过“七五”、“八五”的攻关研究,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和特异种质,如从苎麻野生近缘种中发掘出无融合生殖材料等,而这些特异性状是栽培种不具备的,利用常规和生物技术的方法,将这些有益基因导入栽培种,创造苎麻育种和生产急需的新种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主编,中国苎麻品种志,农业出版社,P2-13
    2、张波等,中国苎麻属组群分类及演化研究,作物学报,1998(24):6
    3、臧巩固等,中国苎麻属无融种综发现初报,中国麻作,1996(18)1:19
  • 【作者】揭雨成 冷鹃 许英
  • 【时间】2002年05月09日
  • 【信息来源】null
  • 【编辑】null
  • 【点击】
  •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