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龙舌兰麻(剑麻)种植技术
  • 苎麻种植技术五十问
  • 麻类多功能用途综述
  •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进展
  • 大麻种植技术
  • 对我国加入WTO后麻类科技发
  • 中国黄麻纺织业的发展前景
  • 壮大苎麻产业 振兴县域经
  • 中国苎麻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
  • 农工科贸一体化是达州市苎麻
  • 壮大苎麻产业 振兴县域经济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尾闾,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837个农业村,8700个村民小组,23.83万农户。总人口97.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6万人。耕地面积133.93万亩,其中水田102.08万亩,旱地31.85万亩。整个地形分布是“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境内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形兼有,而以山丘区为主,山丘区占全县地域总面积的85%,其中山地土壤占36%,丘岗土壤占49%,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南部和西北部。
    长期以来,我县山丘区由于土壤瘠薄,水利设施严重不足,低产田土面积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村经济也相对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全县各级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为寻求山丘区作物的合理布局以及经济的腾飞之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山丘区自然条件差,交通、通讯手段落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制约了许多高效作物在山丘区的增产增效。通过反复探索、比较,最终我们选择了苎麻这一传统的产业,作为振兴山丘区经济的首选产业。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运作,这一产业正逐步做大做强。
    一、经济增长,苎麻功不可没
    桃源种植苎麻的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桃源即产苎麻,并有“刈苎麻法,每岁可割三镰”的记载,当时流传有家颜,“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说明桃源苎麻种植技术已达一定水平,但其用途仅限于家用,因而发展面积不大。
    苎麻作为商品生产始于1957年,但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到1978年,面积还不足3000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全县苎麻生产的快速发展,到1980年,全县苎麻面积便达到9000多亩。其间,中国麻科所张健成等先后到我县黄甲铺乡办点示范推广,开展丘陵山区发展苎麻生产的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使我县苎麻生产的技术应用水平和产量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高。之后,桃源苎麻发展步入高峰,1985年,面积2.8万亩,产量935.5吨;1986年,面积10.27万亩,产量2774.7吨;1987年,面积26.44万亩,产量1.5万吨。之后便是长达十多年的低价运行时期,尽管全国性的毁麻一发而不可收,但桃源仍保留了3万亩的老麻园。去年底,中美双方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签署,促进了苎麻价格的快速回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对农民进行信息引导和技术物质服务,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大力扩种苎麻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县苎麻面积已达到12万亩,预计今冬明春可发展到30万亩以上。
    尽管苎麻生产在我县的起伏波动很大,但其对全县农村经济的振兴特别是山丘区经济的发展却功不可没。
    首先,苎麻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由于我县苎麻生产起步早,1984年价格开始上升时,农民对此非常敏感,1986年每公斤原麻价格高达17元时,桃源已有了10多万亩的面积,2700多吨的产量。当时,每亩苎麻收入可达三四千元,每户种上3亩苎麻,一年收入就可突破一万元。在当时万元户还很稀少时,我县黄甲铺、理公港、钟家铺、太平桥等乡镇仅靠苎麻一项就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万元户。1987年以后,苎麻价格跌入低谷,但苎麻仍有一定的增收效益。一亩苎麻年产量200-250公斤,按最低价3.6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720-900元,扣除肥料成本后,每亩纯收入在620-800元之间,比山丘区除水果、蔬菜以外的其它几种种植模式,中稻—油菜、黄豆—油菜、花生—油菜、红薯—油菜等收入都要高,况且栽麻的地方,大多是偏坡斜堪,不适合种植水果、蔬菜等效益较高的作物,今年苎麻价格一路上扬,我县由于基础牢,运作快,发展猛,农民从中尝到的甜头就更不用说了。
    其次,苎麻的发展促进了山丘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山丘区栽种苎麻的土地,大多是丘岗地偏坡斜堪。坡度大、土层薄、砂性重,一遇暴雨冲刷,便有大量的泥沙顺坡而下,不仅会造成山坡地更加瘠薄而失出耕作价值,而且会使山脚下大量良田被掩埋,造成水稻等农作物减产失收或使稻田耕作性能差,耕作难度大。栽上苎麻后,其发达的根系布满整个耕作层,一年四季,任由雨水冲刷,也不会造成泥沙的流失,确保了山丘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向前发展。
    二、发展苎麻,比较优势突出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市场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传统的农业结构和许多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产品将面临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放眼国内外大市场,突出桃源特色,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格局。
    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我们把苎麻产业作为主攻目标,力图估大做强,既是考虑了:“入世”之后,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麻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是考虑了桃源在发展苎麻产业方面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比较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条件优。位于县境中、西北路的山区和丘陵区,是天然的优质苎麻产区。其成土母质为紫色砂页岩和志留纪页岩及其风化物,土壤类型以紫色土和黄泥土为主,PH值6.5-7.5,土壤富含钾、镁、磷等多种元素,全钾含量2.5-2.8%,氮钾比例协调,加上山丘区独特的小气候,种植苎麻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2、质量意识浓。在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苎麻低价运行、市场购销不旺后,桃源人民对苎麻生产形成了较强的质量意识,无论是优质品种的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的普及应用还是剥制、收贮质量的提高,桃源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各麻纺企业也愿意以适当偏高的价格收购桃源的苎麻。有了较强的质量基础,就容易创立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创造市场。
    3、加工潜力大。八十年代中期,桃源建立了两家精干麻厂,现虽处于闲置状况,但一经启动,就会使桃源苎麻产业成倍增值。如果能更向前一步,利用县城内近十万锭的纺织设备,进行棉麻混纺,其效益将更为可观。
    4、攻防能力强。桃源发展苎麻,主要是向岗地、坡地和天水田扩展,这些偏坡斜堪,种什么都是效益不高,而栽植苎麻,进可攻,退可守,即使麻价再次跃入低谷,其收入水平也能达到农民的期望值。这种攻防优势用农民的话说就是,“苎麻涨价赚大钱,苎麻跌价也有钱赚”。
    三、精心运作,提升产业效益
    要使苎麻产业尽快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并将其做大做强,必须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精心运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具体运作上,应突出工作重点:
    1、加强引导调观念。培强苎麻产业,最首要的障碍就是思想观念上的滞后。要通过宣传统发动和信息引导,使
  • 【作者】中共桃源县委副书记 熊文龙,桃源县农业局局长 周
  • 【时间】2002年05月09日
  • 【信息来源】null
  • 【编辑】null
  • 【点击】
  •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