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反璞归真潮流的影响,粗织蚕丝、麻质的手织土布等自然纯朴风格的材质越来越多的被用在服装服饰甚至家居软装饰用料上,日渐受到追求品位的消费者的青睐。今年,即便是夏季最重要的材料——棉,都通过编织工艺或花式纱棉表现出表面带有褶皱感和极强装饰性的亚麻视觉效果,麻质衣料的人气更是直线上升。
在成分构成上,今年的麻质服装更多的与棉相结合,还有亚麻与棉、纤维胶、丝绸或羊毛的混合物都体现出柔软、吸汗的特点。而颜色,是今年麻质服装的一个重要看点,米白、墨绿、水红这几款颜色大行其道。由于2006年,服饰颜色流行重点是那些直逼自然的色彩,很多品牌,今夏不约而同选择了以白、本白、米白与深浅蓝色为主导,而这些颜色麻质面料在染色方面都比较容易实现。
2006春夏连衣裙和长塔裙的流行加上那些体现随意的散边、脱线等工艺处理手段的流行都“顺风搭载”了麻这种材质,麻面料更容易做出打满粗褶、细褶效果的长裙和无明显的收腰痕迹的宽松随意款式。
民族风的刮过也将麻面料“高高吹起”,一些西南少数民族风格或是异域的尼泊尔民族风格用棉麻面料表现最合适不过,再加上一些民族特色的刺绣与点缀,一下子就变得极为抢手。
搭上消费观念“顺风车”
传统的麻类服装在外观上显得粗犷质朴,具有一种平民化的大家风范。而今年除了在整体上继续体现这类风格外,还趋向于质感比较密实、柔软,突出悬垂性,从而显得更加优雅柔和,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而与以往自然、朴实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许多服装上还出现了钉珠、绣花这类以前多在晚装中应用的设计,精致的细节与麻质衣物的粗犷风格对比出服装的高档与典雅。价格方面,一般的麻质服装从100至500元不等,纯手工绣制的和纯麻类稍贵—些,但品质也更好。
以往,消费者总担心麻质衣料爱起皱褶,不好打理,现在即使打理的问题没能完全解决,消费者也不再抱怨。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有着急转弯的改变:麻质服装上的皱褶已被认为是一种为时尚所认可的皱纹,成为一种“上档次”的表现——由过去的“就怕起皱”变为了“就怕不皱”。据一家时尚服饰小店的老板娘说:“现在人们穿麻质衣物时一般都不熨烫,还要在晾干之前成心将衣服拧起来造出皱巴巴的效果,以求达到素雅、古朴的自然韵味。”
另外,随着绿色、环保、健康要求的深入人心,麻质服装的健康、环保特性也逐渐为消费者所了解,它具有的抗紫外线功能也渐渐广为人知,因为它的纤维内部为空腔多棱形,纤维在接收太阳光紫外线照射时,紫外线会被无规则地折射并被吸收,同时,麻纤维中有相当比例的半纤维素也会大量吸收紫外线。实验证明,麻质面料吸收屏蔽紫外线达到96%,比棉纤维高出66%。
搭上技术进步“顺风车”
目前,一种功能性麻棉高档针织面料成为一项纺织高利技成果,它是经过双丝双烧工艺及功能性整理的高支麻棉纱制成的针织面料。该技术主要运用烧毛这种用火焰或灼热的金属板来迅速除去纱线或织物表面纤维绒毛的工艺,是针织物高级整理技术的内容之一。它可以使针织物表面光洁、组织纹路清晰、手感滑爽。
丝光是麻、棉纱线或织物在张紧状态下,借助冷而浓的烧碱溶液作用,获得蚕丝般光泽和较高吸附能力的加工过程,麻、棉纤维经丝光处理后,纤维发生剧烈溶胀,直径增大,截面由腰子形变为圆形,长度缩短,天然转曲消失,可得到耐久的近似蚕丝的光泽。同时,丝光也使棉、麻纤维结晶度降低,无定形区比例增大,纤维吸附能力和反应活泼性增大。因此棉、麻纤维经丝光工艺后,产品在光泽、弹性、染色鲜艳度和尺寸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
双丝双烧工艺则是将丝光烧毛整理过的纱线所织成的坯布再进行丝光烧毛整理,经此工艺整理的织物,布面光洁、毛羽减少、布面清晰,有丝般光泽,毛感柔软,透气性好,缩水率降低,而织物色泽更鲜艳亮丽。经双丝双烧工艺生产的织物属高档针织面料,符合国际潮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一深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能大大提高麻纤维产品附加值,使其不在“微利”竞争中挣扎,而变得占有率更高。
搭上产业发展“顺风车”
从今年形势看,棉花资源将再度出观一定的短缺,这对于麻纺织企业构成利好。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棉花缺口可能高达400万吨,加上美国政府计划在今年8月份取消对棉花出口的补贴,棉价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为此,今年棉纺企业会力口大使用麻纤维的力度,麻棉混纺产品品种、数量和市场开发面都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产业政策导向看,麻纺织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范畴。有关部门在纺织“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将行业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加强对纺织品新材料的投入,麻、毛、竹等非棉类天然纤维等再生资源的研发和产业化上,麻纺织业显然在其列。
近些年,麻纺织品出口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除原有的欧美、东南亚、中东外,非洲市场(主要是南非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此外,在国内很多纺织品交易平台上,记者见到越来越多的麻质服装、床上用品等开始出现,并受到一些具有较高消费能力、追求自然风格的国内消费者青睐。过去麻型织物大量用于出口的状况,可能随着国内市场的普及程度提高而产生较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