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龙舌兰麻(剑麻)种植技术
  • 苎麻种植技术五十问
  • 麻类多功能用途综述
  •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进展
  • 大麻种植技术
  • 对我国加入WTO后麻类科技发
  • 中国黄麻纺织业的发展前景
  • 壮大苎麻产业 振兴县域经
  • 中国苎麻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
  • 农工科贸一体化是达州市苎麻
  • 云南纤维亚麻发展对策


      亚麻起源于非洲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类栽培利用近两万年历史,属于亚麻科亚麻属植物,长期生长在北纬45-65°区域,具有一年生、长日照、双子叶、草本植物性征,且光、温弹性较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云南部份县市北种南引试种,采取与北方不同的播种和生长季节栽培获得成功。随着新世纪人类绿色环保,返朴归真消费理念的时尚化和个性化以及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亚麻纺织制品市场需求强劲,原材料供给滞后,给发展纤维亚麻生产带来了无限商机。近几年,云南纤维亚麻种植如雨后春笋在云岭高原迅速发展。以科技为支撑,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并获得较好的生物产量和纤维品质,同时进行原料加工,发展势头强劲,在云南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中逐步彰显。
      1 云南纤维亚麻发展优势
      云南低纬高海拔的地理特征,纷繁立体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气候特点,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以及古老悠久的人类繁衍史,使发展纤维亚麻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1.1 气候得天独厚: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低、山川走向、坡度大小对光能资源配置的影响,“立体气候”特征非常明显,襄括了全国从黑龙江至海南岛除沙漠之外的所有气候类型与地形地貌,形成丰富多彩的地方性气候和不同特色的生态区、农作区,具备多种生物生存的生境,同样适宜亚麻的生长发育,并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和上乘的纤维品质,与北半球中高纬度带半年种植、加工相比,能做到年两熟、三熟,周年种植和加工。
      1.2 耕地资源丰富:云南地形复杂,峰峦屏障间的盆地构成云南的耕地,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由于气候土壤,种植习惯,耕作制度,民风民俗的差异,全省每年冬闲田地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约90万hm2,我省的亚麻生产是利用当地优越的光、温条件和冬闲田地种植,开发冬季农业,有利于协调粮经争地矛盾,做到“大春产粮,小春拿钱,确保粮食安全”,深受广大麻农欢迎,有利于规范性技术的推广和规模化生产。
      1.3 水利条件优越:云南俗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说法。亚麻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水是影响亚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全省气候冬春干旱,亚麻冬春生长对水资源依赖性强,但通过多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境内各种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沟渠流畅,农田水利化进一步提高,亚麻生育期内可保证灌水3次以上。
      1.4 产量高质量优:我省亚麻种植是利用亚麻对温、光反应弹性较大的特性,采取与北方不同的播种和生长季节来满足亚麻对环境的要求,使亚麻在南方短日照条件下开花延迟,生育期130-140天比北方80天延长近2个月,麻株营养生长期长,干物质积累丰富,生物学产量高,纤维细胞发育充分,束性纤维形成厚,亚麻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均优于东北麻区。产量5.7t/hm2比北方高2t/hm2,与世界先进水平法国8t/hm2相差2.3t/hm2,永善县小面积产量创世界之最,达16.44t/hm2。纤维强度265-280N,梳理性、可挠度、可纺性均优于国内同行指标。
      1.5 发展机遇良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绿色经济强省”;WTO背景下市场时空进一步拓宽;新世纪人类消费多元化和人性化,崇尚科学、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绿色环保的消费时尚以及亚麻制品需求强劲与原材料供给滞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均给发展纤维亚麻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 国内外亚麻行业现状及市场
      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纤维,是天然纤维中唯一的束性植物纤维,具有天然的纺锤形结构和独特的果胶质斜边孔,能够自然呼吸,素有“纤维皇后”,“天然空调”之美誉。亚麻纤维又是一种稀有天然植物纤维,可以中国丝稠相媲美,“物以稀为贵”,故而亚麻产品价格昂贵,市场经久不衰,长期形成单边的卖方市场。
      2.1 国内行业现状:我国亚麻种植与利用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规模的种植形成约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我国首家亚麻加工企业-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诞生,标志着一个地方性行业的形成,哈尔滨是我国“亚麻之乡”。改革开放后,亚麻在国内迅速发展,北纬45-65°区域内省区均有种植加工,20世纪末种植区域不断南移,各地种植、加工、经营一体化,一个全国性的行业逐渐形成,亚麻产品是我国纺织行业重要出口创汇产品。世纪之初,我国亚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2-15万hm2,单产3.5t/hm2,年产纤维5-6万t,纺织能力低扩张达到33万锭,年需亚麻纤维9万t,缺口约3-4万t,我国是仅次于俄罗斯的世界亚麻种植第二大国,纺织第一大国,“哈麻集团”是全行业的老大。在WTO背景下,纺织行业是中国的受惠行业,亚麻行业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我国亚麻业从种植、剥纤、纺织上看存在一是缺高抗、高纤优质种子,育种滞后;二是旱涝保收优质种植基地建设滞后,南北方均如此;三是纺织能力扩张与纤维有效供给不足,麻纺业不饱,受制于第一车间-种植,究其原因是缺乏高产优质,旱涝保收种植基地;四是麻纺制品科技含量低,出口初级产品T恤、袜子、窗帘、床单,精深加工滞后等问题。由于我国经济环境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内需扩大,麻纺制品消费将逐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2.2 国外行业现状:世界亚麻种植区域分布在北半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60-80万hm2,俄罗斯是世界亚麻种植第一大国,中国第二,法国第三。2003年法国种麻7.5万hm2,原茎单产8-9t/hm2,纤维产量7万t,产量、质量堪称世界第一。全球亚麻消费量仅占纺织纤维的1.5%,亚纺能力150万锭占不到数以亿计棉纺能力的1%,世界亚麻纺织品产量约20多亿m2,对50亿的世界人口来说,每人不够做一条裤衩,欧洲是亚麻的终极市场,亚麻产品消费一半在原苏联,其余在东、西欧少数国家。世界麻纺产品贸易量只占生产量的20-30%,约5亿m2,优质高挡品更是稀少,实际上亚麻产品历来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短缺产品,随着新世纪“回归风”、“亚麻热”的兴起,麻纺制品市场需求强劲和种植滞后的矛盾长时间内将难予解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类消费的理性化、时尚化、个性化,亚麻纺制品使用空间进一步拓宽,正从穿戴、室内走向户外空间。
      3 我省亚麻生产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3.1 气候多样性、产量质量差异性:北方、国外麻区是在平原,环境生态,栽培措施相近的条件下种植亚麻,产量、质量具有一致性。我省突出的高原地型与“立体气候”,形成“立体麻区”,土壤、环境、措施的差异性导致亚麻产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表现不一,存在不平衡性。最高原茎单产达16t/hm2,最低为2t/hm2。原茎出麻率,纤维内在质量也存在差异。
      3.2 认识相对滞后,素质低下:一是不能充分认识到我省特色气候资源,发展亚麻特色产业的综合优势,良好的发展机遇,做好调控、导向、扶持、服务、规划、建设等工作,缺乏行业一致性。各地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大、急于求成。二是干部,科技人员,麻农科技、商品、质量、标准意识低,轻小春重大春。
      3.3 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一是部份地区种植基地布局没能正视我省冬春干旱实际,围绕“水”字布局,部份麻田缺水无收;二是区域化程度低,布局点多面广,分散零星,增加收调成本;三是基地规模与企业加工能力不匹配,部分地区存在“厂大基地小,基地大厂小”现象;四是“种子工程”育繁体系未建立,北调种子,种植成本高,科研、开发、支撑不力,氛围不浓。
      3.4 产业链不能环环紧扣:亚麻生产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生产,产业链中龙头、基地、农户、科技没有形成紧密型利益关系,基地培育滞后,研、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机制,产品深加工开发研制,产业链双向延伸,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有待加强。
      3.5 栽培技术与加工技术落后:由于云南气候环境,土壤的多样性,存在着栽培技术和原茎内在质量以及加工技术的多样性,不同麻区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技术有待摸索规范。加工设备和技术相当于上世纪西欧70年代末期水平,俄罗斯80年代水平,东北90年代水平,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滞后,无亚纺企业。
      4 我省亚麻生产发展的对策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整合资源,把握机遇,合理布局、积极扶持、加快发展,走“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
      4.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省亚麻生产条件的优越性和纤维品质上乘的市场竞争力是发展亚麻生产的基础,亚麻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原材料生产滞后是发展亚麻的良好机遇,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应积极建立引导、扶持、服务、规划、协调、激励、控制等工作机制,优化环境,培育支撑,营造氛围,用工业的资本运作、科技优先、产品质量、效益支撑、营销策略、社会化生产、组织形式等理念导入亚麻生产,加快发展。
      4.2 强化亚麻生产力的整合:结合我省自然资源,整合生产力要素,形成自己的种植优势和加工优势,提升竞争平台和产业链值。一是加大政府政策导向,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二是树立“科技兴麻”意识,以科技为支撑,用科技第一生产力贯穿于种植和加工的始终,激活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推广部门作好科研、育种、方法示范、成果示范、典型引路;三是动员农机力量加入,解决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问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强化管理,推进信息化,把质量放在首位,注重环保,做好产品市场定位,提高脱胶技术与出麻率,开发麻屑板材,促进加工升值,在研、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中自我发展,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五是通过政策激励、情感沟通、市场牵引、典型引路,促进农民行为改变,增强商品质量意识,提高种麻科技含量,种出高质量的亚麻来。
      4.3 科学规划布局,实行产业化生产:我省种植基地规划一是应在海拔1000-2000m范围内,围绕“水”字布局,要着力改善以水、路为主的基地设施条件;二是以滇中、滇西大型灌区为重点,开发滇南热区冬闲田亚麻种植区。围绕坝区、稻田、烟地、交通便利村落布局,集中种植;三是基地生产量与企业加工能力匹配。发展亚麻生产应在一定数量、规模、标准的前提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按市场经济规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高度统一的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分工,统一面向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实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4.4 加快种子工程建设,加速良种化进程,尽快形成以良种为中心和各具特色的亚麻综合栽培技术:种子是基础的生产资料,我省种植亚麻应走国外、国内引种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引种试验,区域试验选择当家品种,同时引进种质资源开展育种,目标是高产、高抗、高纤,要从适应性、整齐度、出麻率上进行综合考察,选准品种应加快繁殖,尽快用于生产,种子基地应选在条件最优的种植基地中。各麻区要针对气候特点摸索最佳播种期,合理的田间保苗数、三大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方,田间管理技术,适时收获技术,分级扎把与脱水技术,开发春麻、夏麻、秋麻种植,通过对比试验形成各具特色的高原亚麻综合栽培技术。
      4.5 从松散型走向联合,向生产经营集团化推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在WTO条件下,任何行业要成为国际经济一分子,必须进行联合,盈利共享,风险共担,增强自我生存、保护能力,政府要转变职能,变部门管理为行业管理,政企分开,市场运作。云南亚麻业应在省内建立行业联合会,做到内部能协调,对外一致,减少内耗,形成合力。应建立亚麻纺织企业,延长产业链值,直至出口创汇。在市场优胜劣汰过程中,高起点、上规模、上档次、实行强强合作,改善投、融资体制与投资环境,将资本投入目标扩大化,实现利润最大化,成立实体型的集团公司,发挥云南特色资源优势,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创品牌、树名牌,提升产品竞争平台,走集团化经营路子,真正做大、做强云南纤维亚麻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王林辉、浅论中国麻业可持续发展及对策,中国麻业,2003(6),296-299页。

  • 【作者】杨光雁
  • 【时间】2006年08月11日
  • 【信息来源】null
  • 【编辑】null
  • 【点击】
  • 【字体: